把脉问诊 助力完成底线任务
引洮工程是解决群众用水问题的“百年大计”,也是脱贫退出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8名市县人大代表驱车300余公里,深入9个乡镇的16个调研点,对全县引洮供水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2017年7月3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引洮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对引洮供水建设管理工作的监督,只是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3年多来,围绕顺利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性目标任务,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就农电改造、医疗保障、安全住房、教育扶贫等9个方面工作开展调研或视察,听取县人民政府有关专项工作报告15个,出台审议意见8份,推动了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在各方的艰苦奋战下,2019年底,全县1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14.2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6%,高质量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增强后劲 力促产业提升改造
“摘帽是阶段性目标,如果说摘帽是一场中考的话,致富奔小康才是一场大考”,陇西县委主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发展产业不仅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更是促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陇西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深入实施“产业支撑”战略,精准对接“一户一策”发展需求,突出中医药、马铃薯、食用菌、草牧、林果、劳务六大主导产业,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六个十”产业扶贫行动是陇西县多方考察学习、反复酝酿、认真论证,提出的整体性产业扶贫方案。为更好助力这一行动落到实处,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围绕产业扶贫机制运行、实际效益发挥等重点,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六个十”产业扶贫行动实施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从找准脱贫增收产业、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产业扶贫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审议意见。县政府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集体研究,制定5个方面20余条措施进行细化整改落实,办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至2019年底,全县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立中药材、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和马铃薯育繁、扶贫车间共61个基地,覆盖带动了全县597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就地务工和股金分红增加收入。
聚焦短板 牢牢兜住民生保障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是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全县已实现整县脱贫退出的实际,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及时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纳入2020年度监督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督促相关方面牢牢兜住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的“底线”。调研组成员在4个乡镇8个行政村实地访查兜底保障户80余户,通过数据比对和走访了解找问题、查不足。2020年6月29日召开的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代表就兜底保障的政策标准、组织实施、动态管理等5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到会应询并作出承诺。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围绕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坚持分类救助、实施精准帮扶,综合施用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孤儿保障和新冠肺炎疫情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做到了兜底对象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探索了有益经验和路径。(李成龙 )